每年,有大批從業(yè)者進入到廣告行業(yè)。無論是想做出名留青史的廣告作品也好,還是想曲線救國拯救中國廣告業(yè)也好,甚至只是因為這個行業(yè)門檻低好就業(yè)也罷,踏入進來,每個人都在追尋著屬于自己的廣告夢。
他們會在國際與本土之間迷茫,在高端和接地氣之間徘徊,在曝光和轉化之間摸不著方向,甚至從業(yè)多年后,對『廣告到底有沒有卵用』這個問題也無法給出答案。不堪其擾的人,已經離開,留下來的人,帶著各自的行業(yè)使命,奔赴不同方向。
據蘇佬師多年觀察總結,在當前的廣告人里,留下來的這批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,下面來跟你說說:
一類講廣告就是曝光、傳播,他們的信條是『總想搞個大事件』。講究知名度和美譽度,和營銷、市場是兩碼事,得區(qū)分開,代表如大部分4A公司。你在地鐵、視頻網站上經常能看到他們牛逼閃閃的作品,他們服務的客戶也多是國內、國際大品牌;
還有一類告訴你廣告除了曝光之外,最終要達到轉化效果,為促進銷售而生,是營銷中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不能單獨拆分開,整天搞那些高大上、虛頭巴腦的沒用。代表如葉茂中、華與華、小馬宋等本土廣告公司和廣告人,這類廣告人的作品比如腦白金、加多寶、廚邦醬油。
從自己看過的一些行業(yè)文章和認識的一些業(yè)內人士中,我感覺出:廣告圈的這兩類人,互相瞧不上。
前者認為后者太low,拉低了國內廣告業(yè)的檔次。前者追求的是戛納獎、金獅獎、艾菲獎,他們要寫出最social的文案,做出最炫的設計圖,和拍出最有逼格的短片。誓要與國際4A公司、西方一流水平比肩,為客戶打造出璀璨奪目、催人淚下的創(chuàng)意作品,供消費者瞻仰。他們?yōu)楸聘穸?,為?chuàng)意而生,『沒有華麗,不如去死』;
而后者認為前者太裝逼、不接地氣?;ㄖ蛻舻腻X不干實事兒,老搞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出來,好像自己是藝術家一樣。后者做一線市場調研,不求高逼格,只求最實用的方式解決營銷問題,哪怕「土」點也沒關系,他們的作品就像你在電視上經??吹降哪切┛此坪芷胀?、叨逼叨招人煩的廣告一樣。他們認為前者才是敗壞廣告圈名聲的罪魁禍首。
這兩類人如果到一起辯論,恐怕誰也無法說服對方。歸根到底,大家都是在服務客戶,都有自己的一套經典理論、邏輯來驗證,市場有效果,客戶也滿意,憑什么要我信服你?
這個問題,我印象中記得有個記者曾經采訪過華杉老師,問他怎么看待4A廣告公司。他的回答是『不能所有的錢都讓我們賺了吧,4A存在,有他存在的理由,有4A能干的事兒』。(大意如此,網上找不到原版了,如有錯誤,請指正,我修改)
意思是說社會是多面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。比如同樣是做餐飲,米其林餐廳廚師和街頭餐館里的夫妻店,他們做出來的飯菜不一樣,但都有人來買單。
你不能說你的好巨石的就不好,也許他在做的事情,拿到你這里就是行不通。從事這一行,關鍵在于個人的選擇,你愿意選擇做前者還是后者。
我個人認為,4A公司的大部分工作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情,前提是廣告主的產品在領域內已經有很高的地位。只要做些正確的事情,就能帶來正向反饋和更大的名氣。而普通的、剛起步的品牌產品,要讓4A操作,倒不一定合適。
產品的包裝設計、產品定位、定價設計、渠道開辟和鋪設,以及需要一系列實打實的小促銷手段,這些4A不一定做得來,甚至于說,他們不稀罕去干這樣的事兒。4A服務的收費門檻,也早早把這樣的客戶拒之門外了。
本土的一些廣告公司則多是幫一個企業(yè)、品牌打造從無到有的過程,在產品之初,從產品、價格、渠道、促銷上著手,幫你塑造自己的形象,精細鋪設要走的路,并告訴你以后的方向是什么。就算是一些細枝末節(jié)的事情,也要親力親為。如果一些國際大品牌,想做些長臉面的大事件,讓消費者把自己當神一樣供著,本土公司倒不一定做得來。
舉個很形象的例子,假如品牌是一個孩子,那么本土公司更像是孩子的父母,教他牙牙學語、走路、穿衣吃飯,把他培養(yǎng)到成年能夠獨立;而4A就像私人健身教練、社交顧問、貼身秘書一樣,告訴你如何高端社交、如何進行更高階的人生規(guī)劃。這個時候穿衣吃飯雖然是生命之本,但不再是生活的重心。
所以,可以這樣總結:這兩類廣告人都是在『帶孩子』,大家都是在給客戶解決問題,不過由于甲方產品所處的周期、層級不一樣,所以大家服務的內容自然也不一樣。
拓石數字影視專注于廣告片拍攝制作,宣傳片拍攝制作,微電影拍攝等服務。為客戶提供從前期策劃到攝像、攝影到后期的特效合成、非線性編輯、刻盤包裝、媒體投放的一站式服務。